澳門文化中心

“美學說” 當建築與自然相遇—中國建築的審美

其他
主辦:文化局
13.04.2023    (四) 19:30 綜合劇院
適合15歲及以上
普通話(設葡語即時傳譯)
活動結束

活動詳情請見 https://www.icm.gov.mo/mpc/2023/Content/cn/mpc2023_prg1

備註:

  1. 有興趣參加者可於3月25日至4月5日期間,登入“一戶通”登記報名;
  2. 講座名額有限,每人限登記一次;
  3. 倘報名人數多於指定名額時,將以抽籤形式取錄;
  4. 獲錄取者將於4月6日收到短訊通知,屆時憑短訊、與登記相符的身份證明文件正本到澳門售票網門市領取門票,未獲錄者將不會收到通知;
  5. 講座現場不設劃位,座位先到先得,參與者請提前30分鐘到場;
  6. 獲錄取者因故未能出席,請提早通知主辦單位;
  7. 如在報名上有任何查詢,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62037944。

美學說

文化傳播月每年均會以“美學說”為主題邀請不同文化界別的翹楚分享對“美"的感受,在一場場的美學講堂中,與觀眾一同觀察美、賞析美、享受美。建築是凝固的音樂,橫跨工程科學與人文藝術,每棟建築的形制外觀、服務功能、工學計算及人文情懷等等交織形成獨特的空間美感,今年“美學說”以建築美學領域為主題,帶大家一同品鑒這篇存在於生活當中的美學詩歌。 

今年邀得內地知名建築藝術大師王澍教授,以他親身的建築實踐,揭示如何把自然地景與傳統文化融合於新建築物中,達致新舊交融、傳統與現代互不排斥、兩者悠然共存的美學境界。 

當建築與自然相遇——中國建築的審美

“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。”——王澍。 

著名內地建築師、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王澍院長的傳統文化素養極為深厚,其審美來自宋代山水畫的韻味,以至明清園林的情趣,並以“重返自然”作為重要建築基礎理念,實現了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。同時,王澍院長致力於重新構築中國當代建築的研究和實踐工作,例如面對城市化的浪潮,為避免材料浪費,開啟了一系列以回收建造為核心的建築實踐,並著力實踐一系列帶有可持續發展特質的舊城更新,以及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質的重要公共文化建築,平行實踐和推動中國鄉村建築文化的保護與更新,這些都能體現在寧波博物館、中國美術學院象山中心校區、富陽文村改造等眾多作品中。這次講座,王澍院長將分享他“自然建造”的理念,並以其作品為例,探討建築的不同面向。

講者:王澍,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,“業餘建築工作室”合夥創始人,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、教授。2012年除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外,同時獲得法國建築科學院金獎、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和《華爾街日報》評選的“全球創新人物獎”等。2013年被美國《時代》週刊選為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。2021年,作品“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”入選《紐約時報》“二戰以來最重要的25個建築”。他的作品在國際雜誌和書籍上均有發表,其作品曾在美國紐約、德國、比利時、法國等多國的博物館、藝術和建築中心以及建築機構中展示,並曾受邀於各國大學、學院和機構進行講學,包括:美國大都會博物館、聯合國總部、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、哈佛大學、耶魯大學等。